厦航成立25周年征文

 

蓝天 岁月 成长

张宇

 

  如果我对别人说,厦航使我懂得了--岁月如歌、人最重要的就是一份心灵的成长--可能有人不会相信,会说我矫情,其实是真的,这是我的真心话。

  我到厦航的时候已经是“孩子他妈”,不算年轻,但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来比喻还是确切的,在这段岁月中,我虽然不是飞行员,不是机务人员,不是空中乘务员,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被冠以“辅业”人员。直击蓝天的激扬文字是我用来抒写别人的,而不能确切用来记录我在厦航走过的路,但欣慰的是我和他们(她们)是朋友,是同仁,是一个团队中的彼此,我们携手共同经历了企业许多的辉煌和坎坷,那些点点滴滴,至今刻骨铭心。

  经历着这些辉煌和坎坷,如同经历了人生的洗礼,让我在为企业奉献的过程中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启发、我的感悟,都记载在我到厦航后陆续出版的4本专著和若干奖项里。这些东西,不再是“应景”之作,而是“实打实”的厦航业绩。

  前段时间,一位厦航的老领导因病去世了,也许在大家送他远行的鼓瑟声中,只有我存了一份内疚,因为他一直还希望我写一本关于厦航的书,一个从无到有的航空公司,其中一定包含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奋斗和核心价值观。书里的内容我理解应该更多的是回顾和思考,但至今因为种种原因,这本书还没有写完。不过我尚在努力,并没有懈怠,而且不仅仅是为了回眸,更为了将来,说使命也好,说爱好也罢,只要心存对企业的那份感情,许多事情就容易了许多。何况企业的发展会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不算奢望。

  25年,许多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经步入中年,厦航无论是对于谁,都有很多值得咀嚼的地方,回眸厦航飞机划过的每一寸蓝天,应该令每一位和她共同成长的“当事人”感慨万千。在市场上、在飞行中、在服务时,也许我们有过失意、有过落寞,有过痛定思痛,于是我们浮躁过、我们功利过,但最终是厦航一次又一次的“雄关漫道”让我们迈出人生的羁绊,获得一份豁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曾经有过阴影,但我们最终懂得了那其实只是一缕淡淡的掠过,企业如斯、人生如斯,所幸,通过岁月的磨砺,为此我们变得越加坚定和更有责任心,于是我们感恩厦航。

  到厦航之前,虽然得过新闻全国奖,我没有写过太多企业的稿件,但记得厦航第一次在《中国民航报》、《厦门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二套以及福建、厦门电视台等发出头条报道都是出自我的手。还有我们的《厦门航空报》,历届编辑都和我“情同手足,难舍难分”。现在想来,不是我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厦航发展的业绩不断被社会和媒体认可。也是我拙笔下那些优秀飞行员、优秀机务人、优秀乘务员、优秀地面人员用他们的竭诚拼搏托起了厦航这只白鹭高飞于蓝天。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她们)至今还奋斗在一线,偶尔擦肩,大家会心一笑,曾经的岁月和彼此的感动仍然亲切和荏苒。

  还有两岸这个话题,更是伴随着厦航25年的重大机遇和历史商机一路推进,记得第一次首航时, 因为在特殊的地理位置起飞,厦航的风姿绰约成为万众瞩目的聚焦点。尤其作为两岸直航的“先锋”航空公司,在执飞前后的一个月里,厦航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境内外数百家大媒体对于厦门跻身新航点的春节包机情况给予了最大热情的关注和不遗余力的全方位报道。一时间,鼓浪屿、花园城市厦门以及厦航航班上一衣带水的乡音乡情、同根同脉的血缘宗亲、铁观音、乌龙茶、面线糊、炒面线、红糖年糕、虾饺包括彩绘飞机和奥运吉祥物福娃等等内容直至“洛阳纸贵”。

  这一刻,只有厦航人清楚,他们这20余年为此弃而不舍的至诚之心。也为了这一刻,我写了一篇在我的报告文学历史中篇幅最长的文章--“最深情的凝视,海峡两岸上空的蓝天”,后来被收入厦门市委市政府改革开放文集《跨越》之首条和国家刊物《报告文学》,并获当年全国报告文学大奖。还是在那一刻,我再一次感悟,只要用心,人是可以和企业身同感受,脉搏融跳,一起成长的,所以我的标题用了“深情”这两个字。

  在厦航的日子中,可能我的“纪录”是最多的,随便摘一段:“2005年9月23日 ,秋分,虽然前几天酷热,但这一天却秋意明显,无论象征什么,对于厦门航空公司的第一代领导班子的成员来说,都应该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就在这一天,他们把手中的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任领导班子,把二十年的创业和拼搏、艰辛和喜悦、雄壮和辉煌都交给了厦航新的管理成员。”而如今,弹指一挥间,更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又继往开来,他们又将带领全体更加有所作为,为企业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取这一段是想说明:我们在为企业庆生的时候,无论是10年、还是20年、25年,会发现所有的新老交替、白驹过隙只不过历史长河中的日新月异,水涨潮落,唯有企业是“铁打的营盘”,是常青藤、是全体员工将托付终生的衣食的载体。对厦航,我们惟有努力,别无选择 ,这应该是对任何纪念最有实际意义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