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4月19日论坛

论坛现场图集

2012年4月20日 上午: 通航论坛

会场一:新闻写作、新传播技巧培训

9:30-10:10 了解媒体、了解自己——《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资深编辑、民航资源网顾问 李伊

10:10-11:10 什么样的稿件更容易引起媒体关注——《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 杨青

11:10-11:40 如何为企业做好新媒体形式下的传播?探究微博传播的奥秘——民航资源网CEO 郑洪峰

11:40-11:50 CANA通讯员传播报告发布

会场二:通航论坛——通航企业怎样做好传播

主持人:高远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担任这一次论坛的主持人,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参加这一次的论坛,民航与媒体的论坛已经举办了两届,作为民航的发展战略,通用航空领域是未来民航业发展的重点,通航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一直认为通用航空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尤其在这个产业大发展的初期需要媒体来参与,通过媒体的宣传,让广大社会各界、民众了解通用航空,通过媒体的呼吁来赢得从政府到产业界、各个部门对通用航空的支持和关注。2011年中国通用航空迎来破冰发展的大好时机,是开局之年,随着低空开放政策的推进,一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当然也有挑战,如何才能够迎接抓住机遇,对业界参与来讲都是必修的课程,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金乾生书记来到现场跟我们谈一谈低空开放下通航的发展机遇,有请金书记。

9:35-10:15 低空开放下通航的发展机遇——西安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管委会书记 金乾生

  首先感谢论坛的组织方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跟大家交流,还要感谢在座的各位花时间来听我在这儿给大家介绍一些情况。我首先要说明一下我是这个行业的新手,如果不建立航空基地的话我跟这个行业没有什么交集,我不是学航空专业的,我过去是学计算机专业,在大学工作了十几年,之后去西安高新区工作了十几年,2005年建设航空基地的时候把我从西安高新区调到这个地方,我要懂航空的话打死我也不在这儿,就是因为我不懂,我就去了。一干,我没有带2005年的照片,要带的话比现在年轻多了,我不知道航空是怎么回事。
我想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对航空产业的看法。第二个介绍简单航空基地的情况。再谈一下通用航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供大家参考。实际上今天在座各位都是老熟人,我们在这个地方是再次见面,要么是以前我们在工作中间见过面,要么在微博上交流过。中国的航空产业过去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但是任何一个产业本身发展不是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产业以及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所以航空业界过去有一些老专家非常痛心讲我们国家在当今的发展是如何失去机会,我是做产业的,我懂产业,我也懂企业,我不赞同这样一些说法。如果20年前那是不可以的,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市场需求,现在到了2005年,21世纪初启动这些是正当其时的,是社会发展决定的。
我想简单谈一下对产业的看法。我们国家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我讲一点我认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整个航空产业大体系还没有形成。所谓的产业,什么是产业?产业不是简单的产品生产就是产业,我有这个产品可以生产,可以使用,产业本身有几个基本性的特征:一个系统性特征,一个商业化特征,一个集群化特征。实际上我们的运输业、服务业在市场上,我们的制造业现在在军工上,制造业和运输业的脱节,制造业和市场的脱节这是不争的事实,60年过去天上飞的飞机99%的飞机都是国外的飞机,我们的产业化没有完成,60年的时间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国防,通过军工防空形成了面向型号的能力,这个不是产业,真正的产业就是要能够覆盖市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离市场还有比较遥远的距离,这是比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影响到现在,可能会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之内发挥影响。比如说我去美国,他们的航空状况我都看到,看了以后产业体系的不同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有军工没有民机,在和平年代没有产业,为什么?我们市场增长很快,但是我们可以买飞机来满足这个市场的需要,问题是一旦发生战争的时候,这个飞机买不来,你也造不来,为什么?欧洲和美国把民机生产,我们国家没有这样,如果马上要应对战争的话,这种能力是不具备的,一年基本弄几百架飞机就要日夜不停的生产,这样一个差别,所以我说产业体系没有形成,影响的不仅仅是产业的不发展,更重要还要影响国家的安全和未来。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体制问题。体制什么问题?清一色的国有体制,而且相对垄断。
第三个就是企业的情况问题,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的体制原因,我们过去防空完全是军工集团这样一个领域,大部分企业是在三线建设时期布点,大部分在山区,主要是隐蔽性要好,不在大城市,所以导致企业类型有问题,我们的大型企业这几年好一些了,企业想办小学、中学、大学,什么都是自己,我们要用水、用电给西飞集团申请。这种企业类型其实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更重要影响这个产业,大家都知道国际航空产业是供应商管理体系,我们是大而全、小而全,从零部件做到整机的话受到影响,企业很大,固定资产很多,但是产值是上不去的,这种方式是小农阶级的生产方式,这个也是对我们整个航空是很大的影响。我本人是做产业出身的,我站在产业来看技术、产品的时候,可能跟企业的人来看企业不太一样,这样一些问题没有大力度改革的措施去解决,中国整个航空产业要走的路子很长。到目前为止中国航空产业主体力量还在国企,不在民间,所以我也得出一个想法因为中国发展的经验是民营企业,我自己观察体会也是我认为中国强大的希望是民营企业,所以让我来负责做这样一件事情,如果民企进入,可能还有希望,如果不能进入基本没戏。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不管媒体也好,还是企业也好,我们知己知彼,很多事情才能明白一点,我们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干航空产业基地。
针对三大问题谈三大转变,第一要由以国有为主向以民营为主,以国防产品、军工往民用产品转变,体制转变必须的,国转民也是必须的,第三个单一的产品向全产业链转变,试图把生产制造服务与市场连接起来。第一个要有城市环境,航空这样一个高端产业必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里头才可能吸纳和留住人才,聚集项目,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当然这个环境并不一定我一定要在大城市的城市中心,我交通要便利,城市要宜居。第二个投资环境,我的地价成本要低,税收的政策要优惠。第三个产业环境,因为我们过去做了20多年开发区,大家都是在做投资环境,中国适合做产业的环境不多,适合做投资的环境不少,我们拿出来说每一个开发区我这儿适合做这个,什么都适合,实际上什么都不适合,就是一个聚集,一个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企业和人才的聚集,你说这个地方适合做?产业环境的和谐是产业链配套能力,中国有几个地方具备产业链配套能力,我到目前能够看到珠三角地区在电子方面有这方面的优势,另外长三角地区也有一些产业发展的优势,除此之外在全国其他地方基本看不出来。
我要说这个事情有几个问题,第一我不想走房地产带动的路子,所以走产业带动的路子。我们要打造产业环境,核心是要打造产业链,国际上是庞大的供应商管理,我们国内没有,我们国内体制的分割还有专业的分割,各种各样的分割,企业都是互相孤立的主体,而不是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的局面,我个人的看法一个是国际竞争现在叫不是军事战,是经济战,经济战要靠企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产业集群化,之后企业是专业化,企业与企业之间是专业化的分工,市场化的合作,如果站在产业的角度看国家的状况,我们改革的路程还非常长远,我们把三个环境做好,然后搞一个产业平台,然后再搞技术、人才、服务支撑,到现在为止产业聚集打破了体制的界线,之后这个地方的发展力现在还不错,几年时间我们聚集了到2月底是426家企业,主要都集中在航空领域,全产业链分布有研发、制造,包括整机的,也有零部件的,也有面向民航包括培训、维修等等,另外就是通航,通航因为是一个新机遇,没有被国有垄断掉,所以发展起来民营企业进入相对比较容易一点,通航这一块也发展比较快,现在我们有30多家通航企业也都是专业化分工,分布在包括直升机这些里面都有,目前这个地方整个局面还不错,另外形成了专业化园区,在产业链分布的时候主要受制于地面的机场和空中的空运,我们自己另外还有一些专业园区,这是我给大家介绍两点。
我重点介绍一下通用航空产业。一个我刚才讲到的没有被国有垄断掉,国有再回头要垄断的时候有点来不及,所以给民营企业、给其他的力量参与留下了比较大的机会。第二个这个机会取决于中国正在逐步形成和增长的市场,我一直是一个市场决定论者,目前通用航空市场在中国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一个孩子,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新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还有一个是小,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也是一个特点。通用航空里头也有制造,也有运营,也有服务,也是三块这也是和公共航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地方。还有一个是通航本身在国际合作中间障碍比较少,包括国家立项还是国外的技术输入也罢,所以有这样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我们坚持这么几条,一个先做市场后做工程,这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原则,我不管跟哪个企业合作,如果我们没有市场的情况我们就走另外一条路子,先去研发,先去筹备、策划等等,那些做做,主要还是把市场能够做起来,所以我们的企业到目前为止不管是通航还是其他的,成立之后出现风险的或者叫规避风险的能力比较强,目前因为市场风险而倒闭的企业或者做得很差的企业还比较少,基本上没有,主要的是我们跟着市场的节奏走,叫先做市场后做工程。
第二局话飞行带市场,市场带产业,过去大家关注的是低空开放,这个还是市场决定的,但是基本条件没有形成,我们大概在2007年弄这个事,到2008年飞起来,飞的时候没有什么名分,但是2009年就成了民飞。飞起来以后企业自己开拓市场,所以叫飞行的市场,像航空旅游,我们是开山鼻祖,包括空中的婚礼、生日都作过了,就是开发培育这个市场,还有航空培训。市场带产业顺理成章的。
第三句话16个字,一个叫系统问题,通航是一个系统,单个企业去做通航的话太难了,左右前后到处去碰壁,是因为是一个系统,你没有去由一个企业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上下联动,为什么构建这样一个系统?从国家部门和军方到省市到园区到我们企业上下来动,你要试点,你要有人做宏观的工作还要有人做微观的工作。第三是由点到面。第四是内外合作,通航这一块市场来得比较快的情况下,如果走自主研发的路可能来不及,自主研发也在做,比如4座、6座的通用飞机也在研究和设计,要投入到市场上还需要3到4年的时间,所以引进国际上成熟的企业和品牌以合作为主。目前整体效果还不错,所以欢迎媒体、企业,航空这个产业如果按照其他产业是做不成的,什么做法呢?地方保护主义,到企业划地为牢,你能做这个,我也能做那个,这个是做不成的,一定要有全局观,要有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合作的强烈的意识,我们愿意和全国各地的通航合作,我们的心态是完全开放的,欢迎大家到实地去考察了解,如果通航企业有一些什么问题需要探讨,我也乐于和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10:15-10:30 解密空中救援,救援包机如何协作降低救援费用,空中救援常态化——首航直升机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 何驰

  各位媒体的朋友、各位通航人大家上午好!我干这行从最基础做起来的,我是热爱飞行,喜欢飞行开始,在18年前在北京筹建的第一家叫北京首都通用航空公司,从筹建这个公司开始接触通用航空,因为当时干这行的时候还不什么叫通用航空,我从小跟着父亲在空军部队长大的,所以干了十几年基本上都是干的一些基层的工作,从动力伞、热气球、轻型飞机最后到直升机一直过渡过来。
  我现在是海航集团旗下的首都航空,有一个板块叫旅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它投资了3亿元筹建的北京首航通用航空直升机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我们主要是在八达岭有一个机场,330亩地,应该是五脏俱全的通用航空机场,我们在上海也有一个机场,我们计划在环渤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构筑我们的航线。我们公司从业人员有115人,大概45名飞行人员,其中有20名现在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现在在进行驾照的培训,机务人员也是一半的人在培训,公司目前拥有三架直升机,到今年的5月中下旬可能再引进4架,同时还会考虑其他的一些直升机,根据作业的情况不同我们会考虑一些麦道、贝尔这样的。公司主要是以政府基础服务业为依托,开展直升机的路上通用航空业务,成为全方位直升机飞行、维修、采购、托管,我们托管这一块随着国内私人飞机的拥有,我们会做直升机的管家式服务,从购机咨询一直到飞起来全方位为一体综合性通用航空的综合服务商。我们努力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快捷、便捷、高品质的飞行服务,给客户创造新的飞行生活空间,让飞行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上个星期获得民航颁发的运行机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不定期、不定航线的载客飞行。
  讲一下关于我们的直升机的空中救援。随着社会发展航空救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应急救援体系部分,以美国为例有一个全国的搜救救援计划,但是由于国内外政治各方面的复杂因素,美国突发的危机事件较为频繁,所以为了应付美国自上而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现在基本上有五大公司之一的AM公司拥有50架飞机,航空器分布在全国24个基地,到2005年已经完成了20余万次的空中救援飞行。国内从512地震之后,国内认识到直升机在救援方面的重要性,各个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现在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区域香港政府有一个香港飞行服务队,是搞应急救援,基本上可以市民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得到这种直升机的救援服务,可以提供24小时的空中救援、搜索和拯救服务,可以覆盖整个地区的每一个角落。
  再一个我们国家交通部有一个海上救援的飞行队,他们常年住在北海、南海、东海,在上海、珠海、蓬莱、青岛驻扎着一系列直升机的基地,随时待命,主要是对四个海域的船只以及石油平台以及工作人员提供这样的救援服务。
  第三林业总局有一个护林防火航空部,在东北这一块遍布到黑龙江、吉林、内蒙、辽宁,主要是春季、秋季,西南护林有西南护林总站来负责,常年在长期运行这个项目在中国大概有30多家通用航空企业,直升机都比较多,现在最需要是大型的直升飞机,固定翼可以带灭火器去灭火,小型的直升机主要用与空中的侦查,一旦发生火情以后需要大型的直升机,载客量在20人左右,直接把人员运出火场。
  第四是警务航空队,公安部有一个警航办,在全国大概有20多家,还有10几家正在筹建,在全国的警务系统已经发展出警航。2003年8月警用直升机正式列装,主要任务是空中巡逻,运送警力、抢险救灾、追捕逃犯等作用,北京市公安局现在就有北京市警用飞行大队,人员基本上是从空军三十四师的过来,飞行一两年还会再增加新的机型,现在又成立北京市政府飞行服务队,类似于香港服务队这样的机构,服务北京市。
  关于我们直升机在空中救援所做的工作,第一和急救中心的合作,在成立之初我们的直升机本着服务国家建设,配合政府服务功能完善,满足公众需求,促进中国具有长期经济发展直升机产业快速发展,回馈贡献社会的原则,希望在医疗救援方面尽责。中国的救援医疗服务处在起步阶段,红十字会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医疗救援的服务水平,急救中心经过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全部999车的救援中心有大的显示屏,每台车在什么位置都可以一目了然,报警之后可以指挥系统可以把最近的999救援车辆派到你的身边,我跟他们讲我们的救援直升机实际上就是给你的救护车插上了飞行的翅膀,也可以完全纳入到指挥系统里面去。我们在2011年10月11号搞了一次联合的应急演练,在八达岭高速公路有一个伤员需要救治,救护车被高速公路堵住了,那么调动救援直升机,我们把伤员救出来只用了18分钟,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演练。结束之后我们在2012年1月,我们进行了实战的演练,在张家口有一个小男孩摔伤了,我们用了41分钟把这个小男孩运到了北京的儿童医院,所以整个这套系统技术上是成熟的。
  我讲一下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一个是希望能够建立资金的支持机制,减少民众的救援负担,一次救援大概需要几十万,作为一个常态来讲很难接受,所以说空中救援制约的瓶颈是谁来买单的问题,希望希望有资金方面的机制,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搞保险机制,包括北京市2千万人口有十分之一买100块钱的保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改革,现在这一块做得不错。加大对航空救援人员的培养力度,这方面无论是从航空公司,还是医疗机构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还是比较缺少,主要是因为这工作做得少,国外有先进的经验,也需要加强培养。同时改变航空应急救援运行模式,一个是政府直接出资成立航空服务队,根据经验,这也是一个方法,像全国各地遍布的消防队一样,全国各地遍布救援机构,放直升机和放消防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因为成本太高,所以我们觉得成立直升机及通用航空企业参与救援体系的建设,发挥政府的优势,共同促进直升机救援的多元化。谢谢大家!

10:30-10:45 文化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天津航空产业支持中心主任 杨林

  各位媒体朋友还有企业家早上好。首先感谢航联传媒和中国通用航空协会提供这个机会让我跟大家互相交流。这个题目很大,我与主办方进行过协商,主办方跟我们讲媒体朋友非常想知道一些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天津市航空产业发展的情况。大家都清楚这两年天津市航空产业发展非常快,倒退几年说,天津市的航空产业默默无闻,但是在这两年期间发展得非常迅速,我就这方面的情况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天津在2011年GDP超过了1.1万亿,进入全国的万亿俱乐部,增长速度超过16.4,在全国排在第一位。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央确定改革的新兴区域,另外还有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在21世纪由中央决定开发滨海新区,所以说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蓝色的位置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位置,是介于于天津的中心城区和靠塘沽的区域,有257万平方公里,年增长率达到24.5%,这个区域叫天津保税区,也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最大的功能区之一,我们全区在2011年的GDP达到870亿,今年会突破1100亿大关,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很快,大概是30%以上的速度进行增长。
  天津空港经济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主要分成了四个区域,包括有现代化的城区,还有科技园、工业园和物流园,区内企业有近万家,世界500强的企业有131个,这个区域的支柱产业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我们是在滨海新区对靠近中心城市的那部分,天津的外环线相当于北京的三环,我们在外环线的边上。这是我们目前在这两年重点开发的,非常完善的商业环境,这些企业可以提供总部办公,包括科研,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目前全中国最大的单体购物中心,包括健身中心,空港国际医院,九年制的学校,整个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都是非常完善的。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天津市航空发展的情况。在2011年的时候大家了解空客A320的项目,空客A320、国家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航直升机的总部,还有无人机卫星的有效荷载在天津滨海新区落户,形成了三机一星一战的产业格局。在十二五时期天津的航空产业进一步发展,到2015年实现产值超过一千亿,我们的航空发展定位建立过程国际化、开放型的民机集成总装基地,产业链完善的航空产业研发创新基地,国内领先的机场空管及通用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我们的目标经过努力完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重点项目的建设,聚集一批国际航空跨国集团和著名的航空企业,拥有一批重大飞机总装制造研发项目,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齐全、服务配套完善、航空产业链完整高科技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航空产业基地。金书记把目前航空产业发展的态势介绍了一下,天津的发展跟其他地区的路子不太一样,天津市完全走的是国际合作和转包生产的方式,在从2006年开始到目前为止采用这种方式显现出来的发展非常快。西飞、PPG、瑞士华格等大概将近50家的航空维修企业在空港落户,中航航空基点包括飞机租赁等,还有航空企业天津航空,航空物流和航空运输服务类的企业大概有50家。2011年空港航天航空产值达到220亿。
  第三部分我介绍通用航空发展和初步的构想。随着国家陆续出台开发了相关政策,私人飞机和公务飞机领域潜在的客户需求不断显现,天津的优势明显,已经具备通用航空发展的比较优势,形成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这是我们在去年9月份在天津举办的中国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我们很多媒体朋友都参加了,除了涉及到有一部分的军机之外其他国外60多家制造厂都参加了。中国航空业直升机总部是天津发展直升机的重点项目,目前已经累计下线有10架直升机。
  我们对通用航空提供一些方面的支持。第一个加强对通用航空产业研发的支持,涉及到研发的政策,包括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了对研发、开发、投入,支持在滨海新区进行组织航空产业重大科研项目的公关专项,建立航空技术,产品的测试认证中心,服务航空企业的发展。第二部分对通用航空项目的支持,制定了完整的规划,推动天津航空产业的发展,争取国家有关通用航空产业的政策。第三方面积极寻求相关联通用航空企业在天津市发展,我们也会给予很大的支持。
  对通用航空保障支持,我们为中航直升机总成跟民航部门和空军共同在天津的上空开发了四片的空运,空客的飞机试飞也会需要空运,空客的飞机有三块,现在目前来讲除了中航直升机和空客之外,在天津进行发展的一些通用航空企业我们都会帮助他们去解决空运的问题。我们将会完善协调机制,确保通用航空飞机调配的顺畅和高效,我们与相关部门创新空运的相关机制。大家有兴趣到天津去,或者在天津发展我们也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10:45-11:15 媒体和通航企业互动——如何借助媒体呼吁通航遇到的问题,通航企业如何吸引媒体关注

  4月19日,为期两天的2012民航与媒体交流论坛在北京开幕。“2012民航与媒体交流论坛”之“通航论坛——通航企业怎样做好传播”于20日上午召开。论坛现场,媒体和通用企业积极进行互动交流座谈,就怎么样去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逐渐形成我们中国好的产业氛围,如何借助媒体去呼吁或者提出通用航空发展遇到的问题来获取社会各界的关注的等主题展开讨论。下面是座谈实录:
主持人:有请吴景奎先生、王竞、刘鑫先生、康柏年、沈国瑛,有请这几位嘉宾上台。先请每一位嘉宾简单的谈一谈中国通用航空目前发展有哪些问题,通过我们的媒体把这些问题做一个对外传播。
沈国瑛:我们主要代表新西兰的企业同中国做一些业务的合作和拓展工作,我主要的业务范围跟航空领域有关的一些企业。
吴景奎:大家对赛纳斯飞机应该不陌生,在中国工业合作领域也迈得最早,在2007年开始跟沈飞合作生产轻型飞机,今年在人民大会堂和中航集团签署协议生产飞机,我本人来讲加入赛斯纳有5年,之前也在中国民航长期工作16年,对通航企业有一点小小的了解。
康柏年:我是在北京主管跟中国民航合作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四年长的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在政策方面、安全方面进行一些合作,我们也意识到中国的通用航空我们认为马上也要开始迅速的发展,在这方面也准备很多的合作,去年跟民航局已经开过两次研讨会议,我们今年还会开一次研讨会,明年也会带代表团去欧洲,我本来对通用航空很感兴趣,最早我在法国使馆也作过航空方面的专员,非常感谢民航资源网给我这个机会认识你们。
王竞:今天我们的论坛主题是通航,大家对通航都是专家、专业人员,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谢谢!
刘鑫:我们国际航空杂志还有通用航空杂志等等大家都不陌生,另外我们在2005年跟天津民航大学总局合作,推出了国内第一套通用航空的图书,关于通航这一块我们从事航空出版传媒业这么多年,一直在关注这个产业的发展,在去年的8月份按照行业的需求我们创办了国内第一本B2B的通航杂志,也在策划一系列的通航出版物,目前是通过我们的媒体力量来传播通航的知识和技术,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通航产业界朋友和媒体界朋友交流。
主持人:下面是一个互动环节,在座参会的嘉宾都可以举手提问和台上的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你好我是南方日报的记者,我们民众很关心民航发展基金出台之后,在使用范围之后有可能支持通用航空的发展,具体的细则还没有落得,各位是否了解这个情况,如果细则要落地的话,如何去支持通用航空业的发展。
主持人:请问在座有什么评论?
吴景奎:我也看了一下,其实我看到这个跟您看到的是同一时间,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政府的支持对一个国家通航企业处于刚刚起步状态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绝大多数的通航企业在亏损状态,国外也出台过几部具有至关重要的法规来促进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是非常好的,在我们国家运作更透明化、更科学化使得好事办好,将来跟政府沟通的时候要表达的一个主要观点。
:我是中国民航网的,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吴景奎先生,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新大州摩托车给我来电话,他也想做通航,有一个同事也想做通航,往通航来做投资,你作为一个飞机制造商您对这些想涉及通航企业的投资者有哪几句忠告?
吴景奎:在过去工作职位上,我过去1945年接触了三四十个领导都非常介入通航,最近我也参加过几个省市的通航发展规划,包括高教授主导的给云南省的规划,通航制造绝对不是一个地区的事,甚至在某一些机型上不是一个国家能做到的,其实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企业也好,政府也好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具有这些能力和潜力,如果没有的话可能还要审慎一些,从国外来看进入通航制造每年都是大批的进大批的出,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出去,因为钱进来,钱就没有了,就卡在这儿。
第二个层面造什么层次的飞机,通航飞机有最简单的轻型运动型飞机,也有高端的,技术含差量比较大的,从高端公用机来说技术丝毫不差于空客波音飞机,在公务机上来讲技术含量更高一些,简单的技术参数大家都了解。前两天我在参加驾驶员协会,现在也在跟政府沟通,如果真要想造的话可以先从这个方面开始,再高端一点可能还是要慎重一些。
主持人:行业是比较热,不管运营、投入还是为了行业的消费者都要去做好的飞机。我们请在座几位每人用一分钟的时间讲讲他们自己,最愿意媒体对通航这样一个领域或者这样一个产业去传递什么样的声音,愿意通过媒体引发什么样问题的讨论。
刘鑫:我理解这个事情是这样,作为媒体为通航产业的发展服务义不容辞,我想主要在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做工作,首先对通航产业的认识,因为通航对政治经济,对国家各方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有必要通过媒体的宣传,通过组织这样的领导会,甚至组织展览来传播这样的理念。再一个通航行业是一个群众性的事业,没有群众的参与,没有市场的参与这个市场发展不起来,要让老百姓了解通航,这是媒体的责任。再一个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有很重要的,做航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在经营维护中也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另外还有安全的问题,所以从媒体来说我们应该正确传达通航的安全、运营各方面的理念,让大家形成常态化的心态。还有一个作为通航来说,作为媒体来说需要跟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推动行业的发展,在这当中做一些工作。
王竞:我作为平常跟媒体工作日常接触的来讲,我最主要的感触媒体多沟通、多交流,沟通与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大的论坛方式跟大家交流,讲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的产品,这是最好的渠道。再一个平常的沟通,大家感情的交流,大家信息的分享。有的媒体很正面,得到一个什么信息或者什么样的咨询会主动打电话跟你来咨询,我觉得这样的媒体我们非常感激,你把正确的东西传达给他,这是作为我们产业来讲最愿意跟媒体合作,跟媒体工作还有好长时间,希望彼此多了解、多沟通。
康柏年:我不是媒体,但是我经常看媒体的文章,我发现了一件事情,谈通用航空的时候经常要讲公用机的事情,通用航空有很多不同的业务,主要谈公用机的话,是没错的,轻型飞机的市场在中国、在美国、在欧洲实际上是很小的市场,但是说了这个以后,我觉得中国的情况现在在通用航空还没有真正开始发展。一发展娱乐飞行,中国会有更多的飞行员,会有更多在跑道旁边的服务,所有的飞行员和服务人员已经成立了一套完全可以支持中国通用航空的行业,大企业会支持,中国民航有100多个飞行员,轻型飞机员有1000多,欧洲这个比例是完全反过来的,娱乐飞行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但是我觉得作为媒体多说娱乐飞行能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
吴景奎:在座很多媒体都是老朋友了,我也有幸和在座几家媒体目睹了几家媒体概念到现在做得非常专业的过程,我有三点建议:第一点媒体在新生事物通用航空报道的时候要尽量全面,要让听众听到不同的声音,千万不要说好都一窝蜂的好,说不好都一窝蜂的不好,媒体的职责在报道的时候让听众听到不同的专家、学者或者客观的事实,由他们来判断,宏观上讲听众要有机会听到从你们这儿听到不同的声音。另外一点在报道的时候引用数据要准确,引用观点要全面,因为中国人是高语境的一种语言,可能前面10分钟都不如最后5秒钟讲的意思。第三点我鼓励大家和企业、和协会多合作,因为想要做到第一点和第二点,媒体也不是百科全书,跟各个厂家和协会多合作从他们那边得到他们的数据和知识,我相信他们也非常乐意。具体到我们赛斯纳我们和刘总合作,出版3套11本书,涵盖了整个通航基本的知识和经验,另外我们也在很多大学设立了教讲奖学金,也是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我可以代表协会来讲非常乐意和媒体沟通,非常乐意和媒体交流,把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把我们在国外看到的教训带回来,使我们的通用航空走得更健康、更稳健、更健康。
沈国瑛:我想讲一下新西兰和航空业的一些关系,大家最了解新西兰可能就是奶粉,大家也知道国内的奶粉问题当然通过媒体朋友的一些宣传和暴光,大家也知道新西兰奶粉在世界上最好,出口到中国的数量也非常大。新西兰在其他的方面也有一些特色和优势,包括在通用航空领域,新西兰开始航空是在1903年,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经验可以供国内的通航企业、政府机构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新西兰完全市场化的一个国家,在全世界排名来说最容易做生意的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完全是通过市场来驱动,但是还有一点是要创新,国内现在通用航空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我想如果盲目跟随其他国家和企业的话永远没有机会再超越,所以我们希望国内的一些通用航空企业能够把眼光放到更加长远,能够看到更新的东西。新西兰人均拥有飞机总数是世界第一位的,在制造业有非常多的创新的优势,在一个小的城市有一个很小的飞机制造厂,做的飞机是十几人坐的,但是飞机的功能非常全面,非常短的起飞距离,只有240多米,而且能起飞两吨的重量,这个飞机卖到欧美和非洲有很多的地方,适用性是非常好的,而且价钱非常便宜,一架飞机才100多万美元,每个小时的飞行成本200多美金,国内企业在做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时候,我想应该要怎么样能够通过才是一个很重要的,另外一点我想讲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是重要的,包括我们和媒体的沟通和合作,我们作2010年世博会期间包括在去年组织了新西兰航空企业考察团的工作,也邀请了很多媒体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在去年也邀请了国内媒体去新西兰实地去报道新西兰航空工业的一些基本情况,我想政府在这方面能够起到牵线带头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11:15-11:30 中国通用航空协会发布《2011年通航发展报告》

  各位媒体朋友还有企业家早上好。首先感谢航联传媒和中国通用航空协会提供这个机会让我跟大家互相交流。这个题目很大,我与主办方进行过协商,主办方跟我们讲媒体朋友非常想知道一些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天津市航空产业发展的情况。大家都清楚这两年天津市航空产业发展非常快,倒退几年说,天津市的航空产业默默无闻,但是在这两年期间发展得非常迅速,我就这方面的情况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天津在2011年GDP超过了1.1万亿,进入全国的万亿俱乐部,增长速度超过16.4,在全国排在第一位。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央确定改革的新兴区域,另外还有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在21世纪由中央决定开发滨海新区,所以说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蓝色的位置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位置,是介于于天津的中心城区和靠塘沽的区域,有257万平方公里,年增长率达到24.5%,这个区域叫天津保税区,也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最大的功能区之一,我们全区在2011年的GDP达到870亿,今年会突破1100亿大关,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很快,大概是30%以上的速度进行增长。
  天津空港经济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主要分成了四个区域,包括有现代化的城区,还有科技园、工业园和物流园,区内企业有近万家,世界500强的企业有131个,这个区域的支柱产业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我们是在滨海新区对靠近中心城市的那部分,天津的外环线相当于北京的三环,我们在外环线的边上。这是我们目前在这两年重点开发的,非常完善的商业环境,这些企业可以提供总部办公,包括科研,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目前全中国最大的单体购物中心,包括健身中心,空港国际医院,九年制的学校,整个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都是非常完善的。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天津市航空发展的情况。在2011年的时候大家了解空客A320的项目,空客A320、国家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航直升机的总部,还有无人机卫星的有效荷载在天津滨海新区落户,形成了三机一星一战的产业格局。在十二五时期天津的航空产业进一步发展,到2015年实现产值超过一千亿,我们的航空发展定位建立过程国际化、开放型的民机集成总装基地,产业链完善的航空产业研发创新基地,国内领先的机场空管及通用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我们的目标经过努力完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重点项目的建设,聚集一批国际航空跨国集团和著名的航空企业,拥有一批重大飞机总装制造研发项目,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齐全、服务配套完善、航空产业链完整高科技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航空产业基地。金书记把目前航空产业发展的态势介绍了一下,天津的发展跟其他地区的路子不太一样,天津市完全走的是国际合作和转包生产的方式,在从2006年开始到目前为止采用这种方式显现出来的发展非常快。西飞、PPG、瑞士华格等大概将近50家的航空维修企业在空港落户,中航航空基点包括飞机租赁等,还有航空企业天津航空,航空物流和航空运输服务类的企业大概有50家。2011年空港航天航空产值达到220亿。
  第三部分我介绍通用航空发展和初步的构想。随着国家陆续出台开发了相关政策,私人飞机和公务飞机领域潜在的客户需求不断显现,天津的优势明显,已经具备通用航空发展的比较优势,形成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这是我们在去年9月份在天津举办的中国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我们很多媒体朋友都参加了,除了涉及到有一部分的军机之外其他国外60多家制造厂都参加了。中国航空业直升机总部是天津发展直升机的重点项目,目前已经累计下线有10架直升机。
  我们对通用航空提供一些方面的支持。第一个加强对通用航空产业研发的支持,涉及到研发的政策,包括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了对研发、开发、投入,支持在滨海新区进行组织航空产业重大科研项目的公关专项,建立航空技术,产品的测试认证中心,服务航空企业的发展。第二部分对通用航空项目的支持,制定了完整的规划,推动天津航空产业的发展,争取国家有关通用航空产业的政策。第三方面积极寻求相关联通用航空企业在天津市发展,我们也会给予很大的支持。
  对通用航空保障支持,我们为中航直升机总成跟民航部门和空军共同在天津的上空开发了四片的空运,空客的飞机试飞也会需要空运,空客的飞机有三块,现在目前来讲除了中航直升机和空客之外,在天津进行发展的一些通用航空企业我们都会帮助他们去解决空运的问题。我们将会完善协调机制,确保通用航空飞机调配的顺畅和高效,我们与相关部门创新空运的相关机制。大家有兴趣到天津去,或者在天津发展我们也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11:30-11:35 通航委员会与航联传播签署《关于推动通用航空行业文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